TPO体育网
当前位置: TPO体育网 > 足球资讯 >

冬窗

时间:2024-02-01 06:37:20 编辑:阿育

1月1日零点钟声响起,热闹的除了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外,还有一个叫做“赛季中期球员注册期”的开启,这个专用术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“转会冬窗”

相比起每年夏窗时的上树下树,冬窗稍微显得冷清了点儿,不过纵观冬窗创立至今,也有着不少“树挪死、人挪活”的名局,或者“淮南橘、淮北枳”的憾局,又或者是像去年那般的乾坤大挪移。

本期文章,我们老球皮就带大家盘一盘冬窗转会那些事儿。在盘点之前,首先我们得知道,冬窗是怎么来的?

一、冬窗是怎么来的?

这是一个英国人第一个举手,却最后一个表决的故事。

大概25年前,世界足坛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转会制度,各国足协有权自行决定转会规则。好一些的,比如当时的“小世界杯”意甲,率先试行了转会窗;糟糕一些的,全年365天,天天都能跳槽。

1992年,时任热刺队主帅威纳布尔斯率先提议,大家要向意甲学习,全欧洲推广转会窗。他的理由是,Manager的职责是执教,而不是天天在转会市场上寻找合适的球员,更何况,那些经纪人太烦人了,每时每刻都在要挟俱乐部,而假如有了固定的转会窗口,那么工作职责就能清晰明确,赛季中就是执教球员、指挥比赛,赛季结束后再来研究转会买卖问题。

(特里·威纳布尔斯,英格兰名帅,在转会窗制度上,被认为是最初的倡议者)

不过,中小俱乐部对这个提议不太买账。因为他们本来财力就有限,要是只能在固定时间内买人的话,很容易出现资金流不足,而无法花钱引援的情况。

(分期付款了解下?)

于是,这件事情就一直拖到了1998年。到了这一年,九大联赛(英、德、意、西、法、荷兰、葡萄牙和比利时)在雅典开了一个会。会上英国人再次抛出转会窗的提议,各大联赛纷纷响应,然后将此提议上达欧足联。

欧足联立刻表示no problem。为啥这么爽快呢?一来,欧足联觉得是该管管这件事儿了;二来,2003年以前,几大联赛有私自组团、脱离欧足联的异动,所以欧足联或多或少也卖他们一个面子,“讨好”一下。

到了1999年9月,欧足联正式提出,每年设置一个转会窗口,从12月中旬到1月底,没有夏窗!

(宁静的夏天,用不着上树下树~)

结果这个时候,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组织跳出来表示不同意。他们就是——欧盟。欧盟认为转会窗制度违法了《罗马协议》,因为该协议有一条原则,大意是说各成员国的雇主或企业必须时刻为公民提供就业机会。

现在你们倒好,一年就开放这短短的一两个月。最重要的是,博斯曼法案施行后,有很多无合同的自由球员,对他们来说,转会窗口限制了他们再就业的机会,很可能这些人要面临整整一年无球可踢的窘境。

(博斯曼法案,一场改变了足坛规则的重大变革)

僵持不下的时候,FIFA站了出来,居中调停。对于欧盟的担忧,他们修改规则为:自由球员转会不受转会窗口的限制。所以,之前很多人问我们:自由球员是不是也要等到转会窗开启后才能加盟新的俱乐部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

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。比如,前意大利国门阿梅利亚,2015年10月8日自由签约切尔西。曾效力过巴萨、尤文的卡塞雷斯,2017年2月16日自由签约南安普顿等。

言归正传。在FIFA斡旋下,除了上述自由球员外,转会窗口也暂定为一年两次,夏窗较长,冬窗较短。这个修订版在2001年3月通过了欧盟的批准,欧足联各成员足协也表示可以接受。

可这个时候,偏偏英国人不干了。他们坚持,一年只能在冬天开一次转会窗口。不过这一次,事情已经由不得他们了——欧盟同意了、FIFA同意了、欧足联同意了,大家都同意了,就你丫的事情多,而这件事情,追根溯源的话,十年前还是你挑头的。

在各方威逼利诱下,英国人最终妥协。2002/03赛季,现行的一年两窗制度正式施行。

二、冬令进补,强身健体

经过多年磨合,FIFA规定每个联赛必须有两个转会窗口:一个较长,摆在赛季结束后,最多不得超过12个星期;一个较短,摆在赛季中期,最多不得超过4个星期。在此限制下,各国联赛有权自行决定开窗、关窗日期。

(上图为本赛季五大联赛冬窗时长,可见长短不一)

由于欧洲联赛普遍是跨年制,所以欧洲夏窗较长,冬窗较短。再加上冬窗时值赛季中期,各队不愿意做大的调整,以及欧冠注册规则等因素,欧洲俱乐部在冬窗普遍倾向于小修小补。

普遍性下当然也存在着特殊性。纵观各大豪门,不乏有利用冬窗进补、强身健体的经典案例。

比如2004年1月,绰号“野猪”的荷兰人戴维斯从尤文图斯租借加盟巴萨。

戴维斯在巴萨只呆了半年,没有贡献任何冠军。但很多人认为,他的这次冬窗加盟,对巴萨历史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因为在此之前,糟糕的战绩让人们对方才上任的拉波尔塔和里杰卡尔德充满了疑惑,后者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好在下半赛季,巴萨打出了非常漂亮的足球,才让拉波尔塔和里杰卡尔德坐稳位置,然后才有了梦二王朝。

除了这个例子,再往前数,1999年1月,为了庆祝百年庆典,巴萨花了2200万英镑,打包购入德波尔兄弟。

当然,红蓝巨人的最大手笔就是去年的库蒂尼奥了。1.5亿欧元,仍是迄今为止的冬窗第一身价。

卖掉库鸟的利物浦用不着唉声叹气,他们自己也有着冬令进补的优良传统。最近的例子就是范迪克,7500万英镑,世界最高后卫身价。范迪克已成红军后防领袖,先是随队杀入欧冠决赛,接着打造英超最稳固防线,利物浦也暂时排在英超榜首。

苏亚雷斯,2011年来投,2280万英镑。斯图里奇,2013年1月来投,1200万英镑。就连库蒂尼奥,也是2013年冬窗从国际米兰加盟来的,只花费了850万英镑。

其他成功例子还有很多。2006年曼联购入埃弗拉和维迪奇,前者成了曼联队史最佳左后卫,后者和费迪南德组成王牌中卫组合,两人都是曼联08欧冠冠军的主力。

国米04赛季冬窗购入斯坦科维奇、阿德里亚诺,10赛季购入潘德夫,除阿德没落外,另外两人都是三冠王的股肱之臣。

另一个成功例子是皇马在06/07赛季冬窗的三笔引援:马塞洛、伊瓜因、加戈。竞技意义来说,他们三人都随队逆转巴萨,拿下了当季西甲冠军。从长远意义来讲,皇马当时正处于银河一期后的低谷期,队内巨星普遍步入职业生涯暮年,这三笔引援完成了新老交替。尤其是马塞洛,可以称得上是皇马队史最佳左后卫之一。

其实,那个冬天被皇马805万欧元“甩卖”给AC米兰的大罗,在加盟后专心打国内联赛,进球效率极高,替很多高龄主力分担了比赛负担。很多人认为,米兰能拿下2007年的欧冠冠军,少不了大罗解决“后顾之忧”的功劳。

三、失败的转会,各各不同

有成功,必有失败。转会本来就像刮奖买,有时人买来了,说明书却没买来。

上一节说到利物浦习惯冬令进补,但他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。和苏亚雷斯同期加盟的安迪·卡罗尔,身价3500万英镑,却始终没有给出好的表现。

(安迪·卡罗尔,当时被称为新的阿兰·希勒)

利物浦之所以在那个冬天斥资近6000万英镑买来两名前锋,就是由于“圣婴”托雷斯以5000万英镑的身价出走蓝桥。加盟切尔西后,托雷斯受制伤病和状态下滑,始终难言成功。

(好歹拿了欧冠和欧联冠军)

另外还有迭戈·弗兰,他就是冬窗来到曼联的,后来转会西班牙后,才渐成欧洲金靴。

(没能用好弗兰,让弗格森一直耿耿于怀)

除了弗兰,曼联还有一长串失败案例:扎哈、萨迪克·菲托利、弗雷迪·维塞利、佐兰·托西奇、德拉埃、马努乔、罗德里格·波塞邦,还有我们的董方卓。桑切斯也让人难言满意。

皇马在2009年还给我们贡献了一次非典型失败案例。他们合计4000万欧元,分别引进亨特拉尔和拉斯·迪亚拉,前者20次登场打进8球,效率颇高,后者坐稳中场防守铁闸。皇马原本计划让两人都参加下半赛季的欧冠淘汰赛的,哪知道这两人之前都踢了欧联杯,而欧足联规定,这场情况下最多只能在欧冠中补报名一人。百般无奈下,皇马只好选择拉斯·迪亚拉,亨特拉尔呆了半年后,就匆匆离开了伯纳乌。

(时任皇马主席卡尔德隆:说明书倒是买来了,但没读懂啊……)

四、中超 Has Come

既然各国联赛可以自行决定开窗、关窗日期,那么一名球员是否能够完成转会,是以转入联赛的窗口期为准,还是转出的呢?

这个问题,在中超进入金元时代后,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。以五大联赛为例,最晚关窗的西、德、法不过2月2日,而中超冬窗要等到2月28才会关闭。那么一名球员能否在2月2日后,从欧洲转会中超呢?

(我大中超的冬窗施法时间要远远长过五大联赛啊~)

答案是肯定的。FIFA规定,只要转入联赛仍在开窗,一笔转会就能完成。

仍然举两个例子。去年2月18日,比埃拉从拉斯帕尔马斯转会国安;2月28日,巴坎布从比利亚雷亚尔转会国安。这个时候,西甲早就关闭了冬窗。

(两人合计4640万欧元)

还有大连一方打包买来卡拉斯科和盖坦,也是发生在西甲关窗后。

(两人合计4800万欧元)

由于欧洲俱乐部在2月以后无法再签入球员(自由球员和特例除外),所以他们面对来自中国的巨额支票时,总是显得无力招架。

即便中超俱乐部在1月谈妥转会,对欧洲足坛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。从下图2016年冬窗统计图来看,中超以2亿欧元支出高居第二名,甚至中甲联赛都排在第四,超过了西甲、德甲和法甲。

(2016冬窗支出Top10)

去年中国足协推出了中超新政,旨在抑制金元足球和天价转会,不过实际效果如何,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单从近来几桩金额高达5000万欧元的交易流言来看,不缺钱的中超,依然让欧洲足坛瑟瑟发抖。

五、尾声

买人也好,卖人也罢,本来就伴随着风险,但风险不意味着大家不会去尝试。从这几年各家豪门俱乐部越来越重视冬窗来看,原来“小修小补”的理念也在渐渐过时。

(2018,疯狂冬窗)

而在这些疯狂背后,我们也见到一些游子,在寒冷冬日重回故乡的暖心故事。

冬窗方才开启,冬窗远未结束……